普门品结缘网
标题

佛教在德国的传播

来源:普门品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1-08 10:04:00
在德国弘扬佛法的第一人是德国学者奥登堡(Hermann 0l denburg,1854-1920年)。他为批驳法国某学者关于"佛是神话人物"的说法,写出叙述佛陀生平、教义、教团的历史著作:《佛陀:生涯、教义、僧团》,1881年在柏林出版。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德国艺术家、哲学家、作家开始以佛教思想为主题进行创作。1901年斯特林伯贡(Strindbergon)写出话剧"倡

  在德国弘扬佛法的第一人是德国学者奥登堡(Hermann 0l denburg,1854-1920年)。他为批驳法国某学者关于"佛是神话人物"的说法,写出叙述佛陀生平、教义、教团的历史著作:《佛陀:生涯、教义、僧团》,1881年在柏林出版。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德国艺术家、哲学家、作家开始以佛教思想为主题进行创作。1901年斯特林伯贡(Strindbergon)写出话剧"倡轮回之说";杰勒鲁波(Gjellerup)写出长篇小说《旅客的Kamanita》;布莱特林(Bleibtren)写出小说《业》。

\

1903年8月塞顿杜克(Karl Seidenstucker,1876-1936)在莱比锡创立了德国第一个佛教团体"德国佛教传道会"。塞顿杜克在布拉格大学修习过印度学,曾将巴利文《小部阿含》及《如是语》译成德文,并著《巴利文文法》、《巴利文佛学翻译》等工具书。他创立"德国佛教传道会"的目的是向德国人传布佛教,并倡导佛教教育。自1905年起,他开始发行欧洲第一份佛学刊物《佛教徒》,内容包括大乘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密宗。1905年"德国佛教传道会"在柏林建立了分社,1906年该会易名为"德国佛教会",会员仅50人。1907年塞顿杜克又在莱比锡旧址创立"大菩提中心"(Mahabodhi Center),并发行介绍佛教伦理学、觉悟、内心修养的月刊么佛教展望》,3年后由于经费不足而停刊。  1903年第一位德国比丘三界智高僧(Ven.Nyanatiloka Mahathera,1878-1957)在缅甸仰光受戒出家。他原名安东顾也斯(Anton Walterl Fforus Gueth),是位小提琴家,曾到巴黎留学,修音乐。1903年他离开巴黎在仰光出家。不久后,来到斯里兰卡南部的波尔加斯杜瓦小岛的"岛寮寺院",在这里精读巴利佛法并习修持。这所寺院后来成为德国佛教徒朝圣之所,德国佛教僧伽中心。1906年他出版了《佛陀圣言》(The Word of Buddha)一书,在西方影响极大。一些德国人随他出家,其中包括苏马诺(Sumano,俗名斯泰克)、达摩努沙里(Dhammanusari,俗名马尔克格拉夫)。1909年三界智在布雷斯劳(Breslau)创立出版社,并发行《佛教世界--德国佛学月刊》,由塞顿杜克、伯恩医生担任编辑。同年他还创办了"德国巴利文学会",目的是建立一座西方佛教精舍寺院。同年,他的弟子马尔克格拉夫联络德、法、意佛教徒,在瑞士洛桑附近建起一座佛教精舍,请他主持。因此,1911年前,他一直在瑞士的洛桑等地和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弘法。1911年他感到在欧洲建立寺院的时机尚未成熟,又率徒回"岛寮"修行,先后又有十余名德国人在"岛寮"受戒出家。1915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和其他德国比丘被转送到澳大利亚拘禁,1926年他又回到斯里兰卡。专心致力于著书立说,并一生注重佛法真知实修。1957年他在斯里兰卡圆寂。世界各地的许多佛教徒专程到斯里兰卡为他举哀,并将"岛寮寺院"保留下来,永远作为德国佛教徒的圣地。  1911年德国佛教徒在莱比锡创立"大菩提学会德国分会",齐默尔曼(Friedrich Zimmermann,1851-1917)任主席,塞顿杜克任秘书,并很快使《佛教展望》复刊,1912年将此刊更名为《大菩提叶》(Mahabadhi Leaves),直到1916年。齐默尔曼曾用"普贤比丘"的笔名,撰写出《佛教教义问答》一书。  由于"德国巴利文学会"一直很少活动,1913年"佛教生活联盟"由之脱胎而出。它不像前者那样强调巴利文的研究,而强调佛教的适应性,还是以南传上座部佛教教义为主。创立人兼主席是上述的伯恩。在柏林、汉堡、慕尼黑设立分会,并发行《佛学月报》季刊。而"德国巴利文学会"因主席马尔克格拉夫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苏俄战场,自行解体。1921年"大菩提学会德国分会"与"佛教生活联盟"合并。同年在慕尼黑附近的乌亭成立"德国佛教团体",创始人是塞顿杜克和法官格林(1868-1945)。格林深受叔本华思想的影响。希望在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印度及西方哲学之间找出一个折衷。他认为:佛教是教人认识自己,寻求自身利益,也就是社会利益。佛教是教人自信的,即信自己所作的"业",这是最好的方法,而不是由神决定一切。1915年他撰写出流传至今的名作《佛陀的教义--理性的宗教与坐禅》。此后,一直专心研究东方佛教文学,尤其是巴利文佛法,著书十余部。他还喜欢修止观。后来,他逐渐感到只在巴利文经典上寻找资料,不能找到佛陀的整个原始教义,开始注意大乘佛教经典。"德国佛教团体"的乌亭总部原是格林的住宅,他们在此设立了可容50人的佛堂,并置备佛像、经书、法物等。1921年创办了《佛教世界镜报》杂志(Buddhist World Mirror)。1924年"德国佛教团体"易名为"三宝佛学社"(The Buddhist Lodge for the Three Jewels),旨在提高教徒内心修养,而不是发展会众。1933年希特勒夺取政权,干涉佛教活动,烧毁格林的著作,"三宝佛学社"的活动被迫停止。但1935年格林的会员又秘密地另创了"老佛教徒团体",迄今尚存。基本会员数十人,严守三皈五戒;一般信众数百人。每年会员集会讨论佛法两周,出版《佛乘》(也译作衍那,Yana)双月刊,与世界各地的佛刊交换。  1922年,三界智高僧的追随者斯泰克(苏马诺)(Martin Steinke,1882-1966)在柏林创立"佛陀团体",后改名为"佛教团体"。被希特勒禁止活动。1933年斯泰克离开德国,到中国南京的栖霞山皈依 虚法师,法名照空。1934年被选为在伦敦召开的"首届国际佛学会议"主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住在德国南部,专事写佛书、讲佛经,84岁时去世。  1925年德国学者瓦勒泽尔(Max Walleser)在慕尼黑创立了学术性团体"佛教协会",旨在宣传佛教哲学思想,普及佛教知识。会员有德国、英国、苏联、中国、印度、日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国的学者。活动内容是:翻译佛典、刊行会报,发表研究论文;设立佛教图书馆;散发大学佛教讲义,并举行佛学讲座等。此会一直维持至今,会员已有百余人,然而却没有固定会址。  1924年德国医生达尔克(1865-1928)在柏林北部附近的弗洛诺(Frohnau)设计建筑了一座亚洲式精舍,也就是闻名遐迩的"柏林佛教精舍"。它坐落在一座小山下,为一座三层楼房。另专设有平房的佛殿,能容200人;又附独立禅堂,内有禅室三间,取名"锡兰堂",以纪念斯里兰卡佛教完整保存了原始经典。精舍内有当时全欧洲最完备的佛教图书馆,收藏有巴利文经典及各种欧洲文字译本。还有中国、日本等国的佛教书刊和佛教艺术善本书。精舍庭院广阔、环境幽雅,已成为柏林郊外的名胜,它在当时不仅闻名于德国,而且还是欧洲佛教运动中心道场之一。在两次大战期间,它成为德国佛教中心所在地。  精舍的主人达尔克医生曾在斯里兰卡学习巴利文多年,熟谙巴利文原文经典。1912年他写出成名作《佛教世界观》,1914年又写出《宗教与道德的佛教》,并将巴利文的《法句经》、《长部阿含经》、《中部阿含经》等经典译成德文。1918年创办《新佛教学报》,1924年该刊更名为《零碎集--应用佛学杂志》(The Scrap Collection-A Periodical for Applied Buddhism)。1926年他写出《佛教》一书。他以正统而科学的方法阐扬佛理,而且文字极为优美,因此他的著作均被列为世界佛教名著。  在纳粹政权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3-1945年),佛教活动陷入低潮。然而柏林的菲舍尔(Kurt Fisher)一直在柏林佛教精舍发行《佛教生活与思想》季刊,直到1942年他去世时为止;格林也在乌亭继续弘法;在慕尼黑、汉堡、柏林等地佛教活动转入地下。  二战结束后,一些人因饱受战争之苦,极需宗教的慰藉,各地相继成立起佛教团体,在资料有限的情况下,研究讨论佛法。"韦勒出版社"(Kurt Weller Publishing House)应运而生,出版《阿育王文库》(Asoka Edition)系列佛学丛书,吸引许多人想了解佛教。这一时期,德国最著名的佛教现代学派教授格拉泽纳普也在各地演说佛法,受其影响,许多人信仰了佛教。1947年缅甸僧人杜南达访问德国,在各大城市弘法,又吸引许多人信仰佛教。从1949年开始,在慕尼黑、柏林、法兰克福、汉堡、基尔、科隆等地的佛教组织相继加入斯里兰卡的"摩诃菩提学会"。1949年后德国东部(原民主德国)的佛教活动只限于在大学里研究。  为了使德国法律承认佛教团体是德国的宗教团体,佛教徒于1955年在法兰克福建立了全国佛教中心,名为"德国佛教会",几乎把全国所有的佛教组织都联合起来,会址设在慕尼黑。1958年该会改名为"德国佛教徒联合会",秘书处设在汉堡,由格拉绍夫(Max Glaschoff)任主席。该会宗旨是负责联络西德各地佛教社团,推行弘法事务,举行年会。慕尼黑成为50一60年代德国佛教活动中心。  此外,德国重要的佛教组织还有1951年成立的"柏林佛教会",首任会长是达尔克医生的学生奥斯特博士(Dr.Guido Auster)。该会会员140余人,每月集会一次,佛诞节时租用市政大厅举行庆典;该会设立夜间佛学讲习班,并印发《现代佛教》、《佛经摘要》等10余种宣传小册子。从1965年起在西柏林力亚广播电台建立定期佛学广播节目。奥斯特博士是德国当代佛教领导人乏一,上述"德国佛教联合会"的存在,主要靠他的努力,他也是"柏林佛教精舍"的重要支持者。  1954年汉堡成立"汉堡佛教会",并自建木屋一幢为会址,首任会长斯特曼(Wilhelm A Stegmann),固定会员200人,常举办佛学讲演讨论或坐禅,每月出版在德国发行量最大的佛学刊物《佛教月报》,还发行由近几十年来在德国佛教界非常活跃的人物戴比斯(Paul Debes,1906一 )创办的《知识与行为》月刊。 1961年该会在汉堡附近的罗塞堡(Roseberg)得到一处附有大庭院及湖泊的乡下住宅,取名为"静庐"(House of Quiet)。先后由维玛洛比丘、泰国布那比丘指导修习佛法;并由在缅甸出家的德籍比丘法者(Dhommiko,原名库尔巴茨Walter Kulbarz)任主持。静庐常举办修习止观班及佛学演讲讨论会,每次时间8-15天,约20-30人参加。每日早上先在佛前念诵三皈,受持五戒(或八关戒),诵《慈悲经》等,其余时间集中修习止观。自60年代初以来,静庐不仅成为德国佛教活动中心所在地,也成为欧洲修习止观中心之一。时有丹麦、瑞典、瑞士、芬兰佛教徒来此修习,并有斯里兰卡、德国比丘传授、讲解佛法。  德国的另一个重要佛教中心是上述的"柏林佛教精舍",1958年由科伦坡德国楞伽法界会资助,斯里兰卡政府协助,由总部设在科伦坡的斯里兰卡德国弘法使团重新购置此精舍,并派遣比丘来此重新修葺和推展布教说法的工作。1958年这里建成坐禅读经的理想之处,内有僧寮、佛殿、讲经堂和图书馆。先后请印度、斯里兰卡法师来此布教。自1960年起,"精舍"开始自印上座部佛学论著及各种宣传佛教的小册子,每周举办佛学演讲与共修,夏季开设暑期学佛班,用德语讲课。并由各佛教社团的领导人在此主持各种讲习会,讲授内容有:业、轮回、涅盘、菩萨的理想、禅法、《法句经》等。日常功课有背诵经典,静坐念佛,念身不静、念死、念四法印、念三宝、念慈悲经。这座精舍也是全欧佛教活动中心之一,时有来自北欧的佛教徒到此修习。  还有一个佛教中心即上述的慕尼黑附近乌亭的"格林精舍"--"老佛教徒团体"总部,佛教徒每逢星期日聚会,共同研究佛教经典,修习坐禅。 1952年藏传佛教团体开始在西德出现,喇嘛戈文达 (1898一 )在西柏林创立了"圣弥勒曼陀罗西方教团"(Western Order Arya Maitreya Mandala,AMM)。戈文达是德国人,原名霍夫曼(Ernst Lothar Hoffmann),1928年起云游各国,1947年皈依藏传佛教噶举派僧团,著述、出版《西藏神秘主义的基础》等多部有关藏传佛教及南、北传佛教的著作,对西方佛教界影响很大。现在他的信徒已遍及欧、美洲。1954年德国的一些藏传佛教徒(1953年来自蒙古、西藏)在柏林建起欧洲第一座藏传佛教大佛寺"圣弥勒寺"(Arya Maitreya),主要宣传密教教义。佛殿上供有一巨形雕刻的西藏式佛像。喇嘛僧众日常行持朝暮课诵,兼作弘法活动。自1967年起,该寺由戈文达主持。  日本的净土真宗佛教团体也在西柏林建立,该宗奉阿弥陀佛为教主,认为他能拯救那些信仰并念诵其法号的人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到1989年西德有佛教徒2万人,集中居住在汉堡、柏林、慕尼黑、斯图加特、北莱茵、科隆、汉诺威、诺恩堡、基尔、乌提恩等大城市。  德国佛教重视南传上座部,对巴利文佛法研究很盛。这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在德国的佛教布道团有组织有计划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德国的出家人,多因渎佛教经典经著、被佛教哲学所吸引,再经明师引导而自愿出家。他们大多曾在国内大学修习哲学和语言,并已取得学位。然后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的东方僧团中修学、攻读巴利文,翻译佛典,修止观禅法。大多数德国佛教徒都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极少人信奉西藏密宗、日本净土真宗及禅宗。职业性出家人不多。他们是通过读书、参加座谈会或讨论会接触佛教、了解佛教生活方式,进而深入修行。他们是欧洲信仰佛教者中最为虔诚的,一直很认真地坚持修持实践。德国出版的佛经德文本、佛教论著、书刊也很多,几乎全国各地的书店都有佛书出售。各地图书馆也有不少佛教藏书。报纸、电台也常常报道有关佛教的消息和文章。可以说德国的佛教徒是"理性的佛教徒"。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成语名称以火救火成语拼音yǐ huǒ jiù huǒ成...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成语名称以汤沃雪成语拼音yǐ tāng wò xuě成...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成语名称以火去蛾成语拼音yǐ huǒ qù é成语...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成语名称以水济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jǐ shuǐ成...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成语名称以火止沸成语拼音yǐ huǒ zhǐ fèi成...

最新文章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古诗原文[挑错/...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古...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爱过...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